楼主: 乐趣—小帅

【版主玩家面对面】三国辩论争霸赛第十九期

   关闭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367

积分

Lv4 护军

    发表于 2016-8-1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主题

    好友

    3593

    积分

    Lv8 丞相

      发表于 2016-8-1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多顶多顶多顶多顶多顶顶顶多顶多顶多顶多顶多

      主题

      好友

      2739

      积分

      Lv7 大司马

      • 耍耍而已| 270级
      发表于 2016-8-18 13: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方谷如果诸葛亮计谋得逞,司马懿父子烧死在上方谷,那么蜀国的北伐事业将大步向前,三国由蜀国统一天下。
      众所周知,诸葛亮北伐屡次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粮草供应不足,士兵战斗力不足,更主要的是有守城大将司马懿的阻碍,到最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国的北伐大业告一段落。多年与司马懿交战,诸葛亮胜算很少,司马懿深知诸葛亮其人,也熟知蜀国倾国北伐的致命弱点在哪里,所以坚壁清野,坚守不出,屡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诸葛亮拿他毫无办法。火烧上方谷是诸葛亮北伐以来,最有希望战胜司马懿的一次,也最有可能杀死司马懿这个眼中钉,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意,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也浇灭了蜀国的北伐事业,至此之后的司马懿就更不会上当了,直到诸葛亮病亡。
      诸葛亮司马懿之间有一种天生的互克情节,有了司马懿诸葛亮的北伐就很难成功,所以说上方谷司马父子死里逃生,也就宣告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

      主题

      好友

      2080

      积分

      Lv7 大司马

        发表于 2016-8-1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下科学依据:
        (专家根据“三国演义”的山谷顶部的地理位置,诸葛亮在山谷上空燃烧时,谷潮汐火焰蒸发,上升到空气中,云的一致性,增加水分云层因此减少了雨,诸葛亮的火计数的解决方案。
        诸葛亮原来的猜测是真实的(无雨,但阴天),但执行的火,没有运营商势必高温燃烧时,温度高,顶部的古老的一种湿气重会蒸发大量的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必须对云,云邂逅必须降落的雨水。)
        个人分析:
        从上面"专家"的分析来看,那天那场大雨必然会降,虽然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我相信当时的诸葛亮肯定没有算到这"专家"所说的科学依据.诸葛亮也是人,并不能算到所有,如果他真能什么都算到,关羽张飞也就不会死了...
        再说即使不下这场大雨,而直接烧死了司马懿,那蜀国也不可能统一天下的,只能说蜀汉灭亡时间会长一点吧,因为诸葛亮也是人也会死,而且算到自己命不长了.而当时魏国实力绝对有蜀国的几倍之多,所以蜀国不可能靠诸葛亮一人改变当时的现状,更何况刘禅是怎样的君主我就不说了...你应该知道吧!
        所以说就算烧死了司马懿父子,魏国依然会有别的能人顶上来,什么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等等,所以司马懿父子也死与不死不重要,因为当时魏国实力太强了,统一是早晚的事,只是看统一的君主是谁了...可能当时的天下就不叫晋了.

        主题

        好友

        7076

        积分

        Lv9 诸侯

          发表于 2016-8-18 13:55 |显示全部楼层
          嘎嘎,又抢到了楼层

          主题

          好友

          3387

          积分

          Lv8 丞相

            发表于 2016-8-18 13:56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主题

            好友

            1456

            积分

            Lv6 大将军

              发表于 2016-8-18 13:57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没有那场大雨,诸葛亮烧死了司马父子,那么蜀国将来,在诸葛和姜维两代人的领导下,将会一统三国,下面是分析

              第一,如果诸葛亮把司马懿烧死,而且还把他两个出色的儿子烧死,那么,担任大旗来抗诸葛亮的大将,还有谁呢?答案是没有,魏国没人能是诸葛亮的对手,武将,当时只有张颌能威胁到诸葛亮,但已经被诸葛设伏杀了,所以当唯一的对手也被诸葛火烧死时,魏国已经没有诸葛亮的对手了,所以诸葛亮军到之处,所向披靡,那时候,诸葛亮唯一的对手,就是时间,和他仅剩的寿命做赛跑,相信他能在寿命结束之前,能为蜀国统一三国,做好铺垫。

              第二,诸葛亮烧死的,不仅是司马懿,还包括他两个非常出色的儿子,所以诸葛不仅把当前的敌人消灭掉,还把接班人,姜维的最强敌人,也消灭了,做为诸葛亮的继承者-姜维,是诸葛亮一直努力培养接班人,能和姜维抗横的,只有司马懿两个儿子,所以司马懿父子们都被烧死情况下,而且诸葛亮没完成统一三国,就累死的情况下,作为他的接班人,姜维可以凭借他出色的军事能力,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一统三国。

              第三,虽然魏国地大物博,但是魏的领导人不行,曹叡执政期间,大兴土木,安于享乐,因其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所以如果没有司马懿父子等人的话,曹叡因为享受,早死,然后托孤曹芳给曹爽,而曹爽是曹真的儿子,出身富贵,性好吃喝玩乐,天天听歌赏舞、出城打猎,过着帝王一般的日子,会让整个魏国腐朽下去。所以不要说魏国人才济济,兵多将广,就算是有后来的名将,邓艾,钟会等武将,但是,一群被羊(曹爽)领导的狼,怎么可能会是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的对手。所以曹爽领导下的魏国,很容易被姜维领导下的蜀国所灭

              第四,蜀国有明主,那就是刘禅,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君,别人以为他傻,就因为他说了一句乐不思蜀这句话,但这正是他的英明,为保命,如果不说这句话,连命都没了。从诸葛亮之后,就废除丞相,就知道他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只是诸葛在世时,权力太重,控制不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一死,就废物丞相,可见他对诸葛亮是一直忍让的,能做到这点的君主,不是一个明君,怎么能忍得住,所以在国内,有英明的明主,在外,有姜维开疆土,蜀国在刘禅的领导下,只会越来越强,最终完成对三国的统一。

              缩上所述,没有司马懿领导的魏国,在后来曹爽专权领导下,只是一只羊领导着一群狼,只会慢慢被姜维领导下的蜀国所灭,最后蜀国一统三国

              主题

              好友

              9688

              积分

              Lv9 诸侯

              • 消遣啊| 255级
              发表于 2016-8-18 13:57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111

              主题

              好友

              2920

              积分

              Lv7 大司马

                发表于 2016-8-18 13:57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认为命题成立,那魏国必将灭亡,就没有以后的晋国。上方谷没烧死司马懿,只能说明蜀国的天数已尽,暗示司马家族运数正在上升,这些都是冥冥中上天注定了的。如果诸葛亮在上方谷烧死了司马懿,那会怎样呢,魏国就没有和诸葛亮抗衡的将领,北伐就容易很多,加上魏国疆域大,兵线长,国内有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加上当时东吴也在积极伐魏,两边夹攻,魏国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最后只能出现蜀吴争霸的场面,历史也将会因此而改变。如果是这样,也不知道我现在还能玩卧龙吟不。所以,上方谷烧死司马懿,一定会改变三国的走向,至于蜀国和吴国谁会统一天下就没必要在去探讨了。

                   怀旧区 怀旧区 怀旧区

                主题

                好友

                67

                积分

                Lv2 兵士

                  发表于 2016-8-18 13:58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三国那时候应该已经是后期了,魏国当时的国土和人口都是蜀国的好几倍,也就是说,魏国可以犯错,但蜀国不可以,只要败一次就完了。打仗这种事谁敢说百战百胜
                  吴国魏国蜀国,就蜀国最弱,那个时候牛人又不止司马一个,比如郭淮,邓艾,陈泰,等等都不是吃素的~~打仗又不是光靠智谋就行的。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搞智谋就是些纸老虎,徒劳而已。当时的魏国不管人才还是国力都远远超过蜀国和吴国
                  又由于蜀国本身将才少,人口也少,兵粮运输很困难,就出现后继不足,又得败退会蜀中的尴尬吧,而且 诸葛亮用兵没那么神的
                  诸葛一直对外作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蜀国内部的矛盾,即使司马父子死了。也无济于事!

                  主题

                  好友

                  75

                  积分

                  Lv2 兵士

                    发表于 2016-8-18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统一中原的战争固然离不开诸葛亮的指挥,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实际上,当时的蜀国无论是在军事实力,还是在人才方面都不是魏国的对手。
                    最明显的是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固然能够指挥千军万马,但是内部有宦官的阻挠,外部有强大的魏国。而自己手下又并没有关张赵那样的能人。
                    而且与孙权的联盟也并不稳固。就算司马被烧死,还有后继的邓艾、钟会等人,虽然他们比不上诸葛,但胜在蜀中无大将,
                    又在魏国境内作战,所以诸葛亮还是不能统一中原

                    主题

                    好友

                    3979

                    积分

                    Lv8 丞相

                      发表于 2016-8-18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不是我和命题对着干,可有疑问不写出来是真难受。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于一身后,只有五次北伐:第一次---建兴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第二次-----(六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第三次-----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复丞相。第四次----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第五次----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正史中只有诸葛亮五出祁山,第五次的时候与司马懿僵持一百多天后,诸葛亮病亡。所以哪里有第六次出祁山,莫非是魂魄来兮?另外就是第五次出祁山的细节,司马懿有没有陷入危机中呢?汉晋春秋曰: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这里提到司马懿本就没有与蜀军大战的想法,但是不明白魏明帝的心意,于是上表请战,魏明帝也认为能够不战而胜才是上策,派遣辛毗宣读圣意,继续僵持等待蜀军退军。所以第五次出祁山,诸葛亮与司马懿就没有发生具体的战斗,而且东汉末年还没有上方谷这个地名。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死的太平淡,三国演义为了情节更好看,设计了第六次北伐,并且写了火烧上方谷这一幕,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历来以能掐会算著称的诸葛亮,能算到东风,竟然连大雨都算不到了?情节太过相悖了。
                      接下来闲话说下蜀国的北伐吧。
                      历数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第一次三郡响应叛魏,结果诸葛亮任用刘备生前不看好的马谡,兵败街亭,前锋尽丧,诸葛亮掳走西县一千多户回了汉中,但是没有涉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结局,可是从后面四次北伐看到再没有一郡叛魏,不难推出这三郡应该是被屠灭了,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不但损失了很多精锐,也伤害了西凉汉人对于汉的归属,“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当年提的隆中对是多么的可笑啊。第二次最大的战绩是斩杀了衔尾追来的王双,王双在三国演义中是虎威将军,是个杂号将军,可是第一次北伐的马谡是越嶲太守,丞相参军,是两千石的高官,两相无法相比。第三次收复了武都、阴平两郡,看起来好像是诸葛亮夺取了魏国两郡,但是其实武都郡、阴平郡原本就是蜀国的,三国志魏书十五张既传记载:“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说明武都、阴平二郡是魏国早已自动放弃的地方,既没有什么人口,更没有军队防守;武都、阴平二郡远离双方的基本防线,实际上对双方均没有多大作用。而且武都郡西面紧靠祁山,如果蜀军没有武都郡就出祁山的话,后路很容易被魏军掐断,北伐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武都、阴平至少是在第二次北伐前蜀军后撤时丢失的国土,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让陈式攻打武都、阴平吸引郭淮救援部队,自己出建威意图断郭淮后路,围点打援消灭魏军在雍凉的主要兵团之一,但是被郭淮识破没有继续救援武都、阴平,选择坚守雍州防线,策略是正确的,所以第三次北伐蜀军其实最大的功绩是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两郡,既定的消灭郭淮军团的目标没有达到。第四次射杀了被司马懿逼迫无奈追击的张郃,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管西凉兵马诸葛亮失利退还祁山,司马懿急于建立自己的威信,迫令张郃追击,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这里可以看出来一点,诸葛亮其实也不完全是粮尽才选择的退军,结合张郃传中“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估计大半的原因还是魏军设下了口袋准备围歼蜀军,诸葛亮适时退军,否则张郃不会说围城必开出路,不给被围军队一条活路会激起他们的死志,拼死反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大忌,司马懿偏偏让车骑将军张郃追击,导致张郃膝盖中箭,但是并没有当场射死,我们知道膝盖部位和坚固,血管保护的比较好,不易受伤大出血,应该是死于箭伤感染。第五次北伐其实也没有走祁山,而是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并且准备屯田与司马懿打持久战,但是几个月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营之中。
                          综述下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严格说来只有三次出祁山,但是功绩有多大呢?夺地-----短暂占领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五丈原复归魏军;杀敌----杀了王双和少量的追击骑兵,歼灭了武都、阴平的少量魏军士卒,射伤张郃导致张郃死亡以及少量的追击部队;战利品----西县千余户人口,极少量的魏军辎重(因为两次都是被魏军追击而不是围歼战)和马匹。损失有多少呢?第一次北伐后到第二次出散关前诸葛亮自省,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五次北伐以第一次损失最大,后面几次都是僵持为主,没有大的战役,可就在第一次北伐中因为马谡的失误、诸葛亮的错误用人,导致损失了最宝贵的骑兵一千余人,这是数十年集合的蜀国精锐部队,一朝而丧,更是损失了包括赵云、阎芝在内的将领七十余人,其中赵云明确是病死的,阎芝可能是病死的,其他人很有可能是在第一次北伐时战死的;更加重大的损失是诸葛亮病故以及其后的政权之争导致大将魏延被杀,蜀军短时间内彻底没有了进攻的能力。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北伐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蜀汉只占有一州之地,内部却又党派林立,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虽然占据上峰,也不得不以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消耗,平心而论,诸葛亮的北伐没有实际大的战果,不但丧失了数十年集合的精锐部队,而且连年的战争把富庶的益州拖入了泥潭,更重要的是除了荆襄派的人得到历练,其他派系被严重打压,人才培养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期的蜀汉基本就是靠着有利地形维持不灭,你说姜维?若不是姜维改变魏延镇守汉中时的防守策略,钟会邓艾又怎么能够攻打进来!“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结果一城破则能直驱剑阁,汉中尽丧,“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维、化……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或许姜维是有能力的,但是姜维的北伐进攻没有取得大的战绩,防守策略又有巨大的漏洞,在内部朝廷又不会自辩而选择带主力别屯,三大失误造成了蜀汉丢失了汉中,只能退守剑阁,而且做为大将军竟然不明察地理,反而让邓艾走阴平小道成功,又遇上一个志大才疏的诸葛瞻,放弃有理地形,非要带着长年没上过战场的禁卫军和邓艾的虎狼之师玩对对碰,结果可想而知,蜀国亡了!说姜维是罪魁祸首真不为过,诸葛瞻也是神助攻,邓艾轻松拿下一血,还偷了基地,蜀汉人才啊!!
                      ----------------------------------------------------------------------------------------------------------------------------------------------
                           说回命题,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提到了以一州对抗魏国,是很难取胜的,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才有机会取胜。司马懿在曹真死后统管西面防守事宜,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小说中的时间线,张郃已经死了,但是郭淮的能力也是非常大的,想想汉中之战中夏侯渊身死后,郭淮力挺张郃掌管所剩军队,避免了更大的溃败,又献计张郃放弃半渡而击的常用伎俩,改用撤后一些引蜀军来攻,刘备疑惑不敢进攻,成功拖到了曹操来援,再加上郭淮识破诸葛亮围点打援的计策以及建议司马懿驻兵北原、防守阳遂以致诸葛亮无功只能与司马懿僵持,郭淮能力并不弱于诸葛亮,只是手头兵力吃紧,又先后有曹真司马懿制衡,如果司马懿身死上方谷,魏军也不会马上大溃,在郭淮的聚集下,凭借手里的精锐骑兵,不难阻止诸葛亮前进的步伐,退一步讲,即便诸葛亮真的拿下凉州,诸葛亮只是拿下一个牧马地,不能马上组建骑兵,而且还很容易陷入数十万羌汉杂居的民族矛盾中,羌人易叛,即便是强大的魏国,也数次平叛,最近的一次就是郭淮得以升迁的战斗,“又破陇西名羌唐氾於枹罕,加建威将军。”而且马上诸葛亮就要病亡,又真的能守御凉州吗?杨仪、魏延权力之争又真的不会上演吗?所以并不看好蜀汉,蜀汉短时很难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了。

                      主题

                      好友

                      5079

                      积分

                      Lv8 丞相

                        发表于 2016-8-18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烧死司马懿父子,三国如何发展?


                            烧死了司马懿父子,蜀汉也难言一统。关羽失荆州,夷陵之战,蜀汉早已不是当初的蜀汉。将才凋敝,兵力不足,土地财货已经无法和吴魏抗衡。曹魏即使失去了司马懿父子,只要派个中庸之将,守住城池,就可以耗死蜀汉。且经过了夷陵之战,东吴绝对不可能允许蜀汉独大。而蜀汉还有一个刘阿斗,一个庸主。
                           综上所述,即使烧死了司马懿父子。蜀汉也难成大业。经过六出祁山,诸葛亮的身体已是强弩之末,已经无法支撑起蜀汉大业了。姜维虽算能将,但资历不够。后来的故事就已经证明了,庸主之下无能臣。纵然姜维在努力,最后也不过一个小小离间计解决。
                           六出祁山离夷陵之战才7年,这么段的时间,蜀汉不可能恢复元气。
                           历史的天平早已经倾向了魏吴,蜀汉如诸葛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蜀汉唯一的希望是出现一代雄主,扭转乾坤,然阿斗锵锵的走到了大家的面前........






                        主题

                        好友

                        3906

                        积分

                        Lv8 丞相

                        • 顺势而为| 160级
                        发表于 2016-8-18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三国演义》第103回描述的地名 又名尚方谷。因其形状如葫芦,故俗称葫芦峪,陕西省眉县境内。

                        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话说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

                        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

                        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

                        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

                        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

                        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本期的话题是如果这场大火将司马父子烧死,那么蜀国未来会怎么发展呢?三国又会怎么发展呢?
                        我的观点是,三国格局不会变,蜀国也不可能出的了岐山而能灭了魏国,当然,三分归晋也没有了。
                        首先,从东面看,吴国由于先天的因素(包括君子的昏庸,权臣的弄权,人才的凋零),无力向北发展,

                        魏国的东面是稳定的。
                        其次,我们看西面,蜀国又会如何。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七出岐山而亡,其实,六处岐山之时已经病的不

                        轻了,如果在上方谷内能烧死宿敌司马懿,相信诸葛亮会高兴一阵子,但他很快会发现,魏国并没有想象

                        的那么好灭。一个优秀的统帅是作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并不是一两个优秀的将领

                        能最终决定的,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它们之间的国力对比。比如,能有多少壮丁充实军队?国库能否维持大

                        军出征的消耗?粮食收成能否补充部队足够的军饷?还有就是能出现多少优秀的将领等?诸葛亮六出祁山

                        ,对于蜀国而言,除镇守东吴一方的军队外,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而对于魏国,则只是一个局部而已。同

                        时魏国的军队和人才储备远远高于蜀国。所以在演义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魏国到处用兵,甚至还有内乱,

                        蜀国相对非常平静,但蜀国的兵力仍然比不过魏国。可见,蜀国当时是倾全国之力,对于诸葛亮也是倾注

                        毕生的心血,所以诸葛亮身体状况才会这样差!只要两国长期这样消耗下去,蜀国的失败是必然。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魏国人才储备的厚实,后期,蜀魏对抗,已经不是诸葛和司马了,换成

                        了姜维和邓艾、钟会,在他们之间我们最多也就能说将将打个平手,还有在东面挡吴国的郭淮、满宠等。

                        别忘了,刚才提到的,魏国还要对付吴国,而蜀国是倾全国之力在打了。更不要说后期刘禅宠信宦官,姜
                        维被排挤,蜀国就此灭亡,都有其必然的结果。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就算上方谷,司马懿父子三人身死,蜀国也不可能出得了岐山,灭得了魏国,而吴

                        国也将平庸下去,而三国将存在更长的时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肯定没有后来的晋朝。
                        头像被屏蔽

                        主题

                        好友

                        32

                        积分

                        SNSFun - BAN1

                          发表于 2016-8-18 13:59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好友

                          779

                          积分

                          Lv5 骠骑将军

                            发表于 2016-8-18 14:01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在第六次出祁山,用计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内,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倾盆大雨浇灭了谷内的大火,使司马父子逃出生天,假如没有那场大雨,诸葛亮烧死了司马父子,那么蜀国未来会怎么发展,三国未来又会向哪里发展呢?”

                            如果烧死了司马父子,蜀国未来可能活久一点,但三国未来还是归于魏国。

                            诸葛亮六出祁山,劳民伤财,蜀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加上亮为人谨慎,短于将略,打战不是长项,即使烧死司马父子,也无力也不敢长驱直入进攻魏国。三国鼎立之势仍然存在。

                            当然魏国死了会打仗的司马父子,实力有所削弱,但司马父子本身对蜀战略也是以守为主,死了司马父子,只要魏国坚持防守,主动权还是在于魏国。

                            且魏国处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本身生产力就比较高,经曹操统一北方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中原逐步稳定,生产逐步恢复,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且中原历来是人才集中地,人才辈出,死了司马父子,魏国还有很多优秀人才。因此假以时日,魏国统一中国是必然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