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第六次出祁山,用计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内,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倾盆大雨浇灭了谷内的大火,使司马父子逃出生天,假如没有那场大雨,诸葛亮烧死了司马父子,那么蜀国未来会怎么发展,三国未来又会向哪里发展呢? 这个问题需要看当时的历史环境,我们就这一假设来一一分析下: 首先,诸葛亮在第六次出祁山时,蜀国的国力已经被耗尽了,可以说已经不在具备反攻的能力了,诸葛亮自身的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也不允许诸葛在这样折腾了,所以说这次诸葛亮的北伐也是有生的最后一次北伐了,对诸葛的意义来说,很大,很重要,不容有失。诸葛通过前期的战场考察,最终确定在上方谷设伏,定计火烧司马父子,这也许是卧龙大战冢虎的最后一次了,诸葛精心谋划,用魏延诈败来诱敌深入,最终把司马父子诱入到上方谷内,进口用滚石檑木封死,出口埋伏精兵,中间投入大量的可燃之物,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但是天不遂人愿,就在司马父子认为必死时,一场大雨来袭,方始司马父子逃出生天,诸葛经过这一打击也终于扛不住了,病逝在五丈原,蜀国也再没有任何出彩之处。 其次,假如当时如果没有那场雨,又会如何呢?当时情况是蜀国从西边攻打魏国,吴国从南边合肥攻打魏国,魏国可以说是两面受攻击,假如上方谷之战蜀国获胜,那么蜀国会在诸葛的带领下直奔长安,袭占潼关,拿下八百里秦川汉中之地,得到了战略纵深。吴国则在蜀国的影响下,也会加大对魏国的攻击,那么魏国势必会进行战略收缩,使自己的有效兵力防御在更加关键的地方。诸葛呢也不会在上方谷的失利而加重自己的病情,早早死去,魏国呢,因为司马父子的死,势必会造成国内权力的混乱,加上钟会、邓艾等一帮小字辈还没成长起来,也会出现一些人才断档,造成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防御阶段。 最后就是,虽然这些条件会给魏国造成很长时间的被动,但是其强大国力的支持,并不会影响其大局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会调整过来,而吴国和蜀国则因为一帮老字辈的逝去,并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头面人物顶上来,最终结局还是魏国一统天下而已,不过是其时间延长了而已,大局不会受到什么英雄。
|